很多家长以为学习少儿编程是为了让孩子当程序员,如果没有当程序员的打算就没有必要学习编程。
■ 其实不然,学习少儿编程≠当程序员,少儿编程归根结底属于素质教育、STEAM教育的范畴,注重的是孩子思维的锻炼、能力的培养。当然,少儿编程对于文化课学习的帮助也是不容小觑的。
■ 那么,少儿编程作为一种素质教育,孩子花时间去学了,能给文化课学习带来哪些好处呢?
1.少儿编程——基础学科的好帮手!
少儿编程对文化课的提升作用更多地体现在: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计算能力,来帮助孩子解决丢三落四、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问题。
编写程序最重要的是如何把大问题不断分割成小问题,在这过程中我们会不断的去分析,然后去思考如何利用编程去解决问题,在分割问题的过程中又加入了游戏类型,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,一步一步培养出孩子解决问题的专注度。
在孩子编写程序的过程中,即使是漏了个符号都会导致该编程无法进行,不断试错、找到bug、纠正错误,这个过程能够有效改正孩子丢三落四、马虎行事的毛病,避免当个“差不多”先生/小姐。
2.少儿编程——鼓励跨学科学习
相关显示,孩子在15岁以后,就会形成思维定式。在此之前,他们如果从未发挥过独一无二的创造力,从不知道去观察,将来遇到任何事,大脑都会惯性地告诉他们:这件事你无能为力。
因此,比让孩子做学习机器更重要的是,让孩子去创造,去观察,去积累。
少儿编程是儿童跨学科学习最好的工具之一。
少儿编程课程可以非常好地融合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、生物、物理等学科,让孩子在轻松的语境下掌握学科知识,激发学习兴趣,迸发创造力。
比较先进的教育国家及创新学校,都在融合学科、跨学科的学习模式上有探索。这与社会需求和背景密切相关,也有学科发展细化之后的内在逻辑要求。
无论是在学术界,还是在工业界,计算机科学已经融合到各个学科当中,做天文研究、做数学研究、做医学处理,甚至做文学事业,都需要使用到计算机学科方法或成果。这是世界发展的自然结果;我们的教育上,在面向跨学科学习的命题时,也必将发展出基于少儿编程的基础教育中的学科融合学习模式。
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,编程早已不再是程序员的专利,而是数字时代大众的通用语言。正如一个人,要学会阅读、写作、沟通,才能较好地面对生活、工作、学习上的难题,并加以解决。